工信部明確智造三大重點 場景模式+解決方案+標準體系
2024-01-18 10:40
智能制造的發展程度,直接關乎一個國家的制造業質量與水平。發展智能制造對于鞏固實體經濟根基、建成現代產業體系、實現新型工業化具有重要作用。
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交匯點,工信部日前強調,要堅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持續深入推進場景模式的推廣、解決方案攻關、標準體系建設等重點工作,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
在這方面,各領域龍頭企業必將進一步扮演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特別是如聯想集團這樣具有強大“智造”基因的高科技制造企業,正在加速釋放新IT能力,成為推進智能制造,主導工廠、車間數字化的主力軍。當前,聯想集團已經構建了以數據驅動、智能賦能為核心的智能制造全景圖,通過實現生產要素層面和業務層面的智能化,幫助制造業實現全局可視、智能決策,進而邁向完全通過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數字化技術對全流程的持續優化,以“普慧算力”引領全鏈智能化賦能之路,推動智能制造加速實現數實融合新圖景。
主攻智造,深入推進三大重點工作
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2023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人員向公眾報告了上半年我國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進展情況。據介紹,今年以來制造企業改造升級需求不斷釋放,我國制造業智能化轉型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智能工廠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水平持續提升,智能制造新場景、新方案、新模式不斷涌現,智能制造國際合作持續深化,涌現出不少創新亮點。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各地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近8000個,其中,2500余個達到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級以上水平,基本完成了數字化轉型;209個探索了智能化升級,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經過轉型,這些示范工廠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了20.7%,生產效率平均提升了34.8%,產品不良品率平均下降了27.4%,碳排放平均減少了21.2%。
隨著我國智能制造水平的不斷提升,新型制造模式已經從概念框架走向落地實施,智能制造新場景、新方案、新模式不斷涌現。汽車、大飛機、工程機械等裝備制造業探索協同設計、虛擬驗證、遠程運維等模式,促進產品快速迭代和效益提升;家電、服裝等消費品行業創新大規模定制、用戶直連制造、共享制造等模式,滿足個性化需求,挖掘體驗價值;石化、冶金、建材等原材料行業實施產銷一體化運營、跨工序質量管控等模式,促進產業提質增效、本質安全和節能降耗。
與此同時,智能制造國際合作持續深化。上半年,國際電工委員會在工業控制領域發布了5項由中國專家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中國貢獻的智能制造國際標準累計已達到50余項,中國專家參與了IEC/ISO/ITU中90%的智能制造國際標準工作組。同期,中美德日等17個國家85家機構聯合成立了國際智能制造聯盟,中德、中法、中日之間的智能制造雙邊合作機制也在不斷深化,智能制造國際多雙邊創新合作機制不斷完善。
據悉,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統籌抓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持續深入推進場景模式的推廣、解決方案攻關、標準體系建設等重點工作,全面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普及,系統推進智能化升級,促進有效投資需求,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不斷增強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東西南北中,聯想智造實現全方位布局
毋庸置疑,推動智能制造實現持續躍遷的主力軍,非行業龍頭們莫屬。作為一家已經有近40年輝煌發展歷史的高科技制造老牌勁旅,聯想集團持續引領智能制造的卓越實踐,可謂是當之無愧的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典范。
作為植根于中國的全球化旗艦式科技巨頭,聯想集團業務遍及180多個市場,在全球擁有30多個生產基地,其中自有與合資工廠13家,合作工廠20余家。 為全球用戶生產個人電腦,智能設備,手機和服務器。 聯想集團的生產基地遍布中國、巴西、匈牙利,印度,墨西哥,日本和美國等地。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聯想集團已正式完成了在中國“東西南北中”的智能制造全方位布局。
其中,合肥產業基地是目前全球大的智能計算設備研發和制造“燈塔工廠”,武漢產業基地是聯想移動終端制造大、先進的自有工廠,(天津)智慧創新服務產業園則是ICT行業首家“零碳工廠”。聯想集團每年向全球客戶發出1.5億臺設備,其中90%以上的產品產自中國制造基地。
聯想集團落地深圳的全球“母本工廠”——南方智能制造基地,更是其智能化生產體系的典型代表,可謂當前聯想集團先進的生產理念應用的實體案例。
作為聯想集團生產復雜性高的智能制造工廠,南方基地以聯想集團多年積累的豐富制造業經驗和實踐為基礎,深入融合了聯想自主開發的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通過應用Al、物聯網、數字孿生、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實現了人、機、料、法、環等多個場景的全面數字化管理,打造了自動化和數字化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新標桿。
據介紹,南方基地生產產品品類超過50種,研發生產近10萬種配置,此外還涵蓋臺式機、個人工作站、服務器、高性能計算集群、顯示器、選件、FRU等傳統業務,承載孵化各類智能產品,如智能模塊、智能終端、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電等新興業務,市場覆蓋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此復雜的產品組合帶來了需求的多樣化。在南方基地,10臺以下的訂單占比達60%以上,由于產品需求的不確定性,訂單量的波動也非常大。
同時,南方基地能夠對不同訂單產品實現完美兼容,以及不同機型的零秒切換。比如,對于少數需要人員作業的工序,南方基地運用ESOP(智慧工藝系統),并根據訂單切換調取數字化3D作業指導書,從而實現不同產品作業的精準無縫切換。傳統制造業需要10-20天才能滿足的定制化需求,在先進制造體系下,一兩天就可以實現訂單交付。
目前,南方基地共擁有9大高自動化率標桿線和12大智能制造系統。其智能控制平臺是當前國內理念先進、功能完善、規模顯著、裝備精良、可視化效果精細的離散制造行業運營平臺,可實現全球多園區運營。
“十八般武藝”,全鏈賦能引領行業航向
可以說,聯想集團打造的高度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制造體系,充分展示了其引領中國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硬核實力。正如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所言:“回顧近40年的發展歷程,聯想是幾十年來中國制造業發展過程中具有普遍意義的標本,走出了中國制造企業具普適意義和借鑒意義的道路。”
憑借著近40年來的卓越實踐,以及“端-邊-云-網-智”全要素覆蓋的新IT技術,聯想集團在制造業領域“研-產-供-銷-服”中已經實現了全鏈智能化。在此基礎上,聯想集團更通過自身實踐“內生外化”智能化技術與新IT能力,以3S全棧的產品、方案和服務以及卓越的供應鏈能力,賦能制造業客戶實現降本增效、安全可控,零碳制造等智能化轉型需求,成為推動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重要力量。
在解決智能制造場景應用中,聯想集團不斷加速供應鏈數智化和創新布局,硬核打造了18個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可謂練就了“十八般武藝”,即在智能排產、生產設備管理、供應鏈管理、5G智能環境等應用場景都有著自己眾多獨有的智能化技術與解決方案。
比如,在生產方面,其邊緣計算輔助生產管理系統契合了多種許多邊緣計算場景的需求,解決了產線的自動化檢測、設備管理與視覺檢測等難題;在排產方面,聯想生產計劃與排程系統通過先進的運算引擎,結合供應鏈數據中臺和數據智能分析,在多任務、多約束的復雜條件下,通過均衡各種生產資源,在不同生產瓶頸階段給出優生產計劃;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其供應鏈智能控制塔SCI圍繞供應鏈訂單、成本、質量等核心場景要素構建一套供應鏈運營管理系統,幫助企業實現供應鏈管理全過程端到端的可視、可析、智能,輔助管理者決策,以“全局”視角實現供應鏈各個環節高效協同。
憑借硬核的“十八般武藝”,聯想集團為智能制造輸送了頗多具有借鑒意義的標桿案例。例如,為陜重汽建立質量管理控制塔,助其實現對產品質量的精準管控,產品質量全面提升,初期故障率降低55%,單車索賠費用由5000元下降至1500元,產品綜合質量成本降低超20%;面向智能智造領域全價值鏈1000多個場景,聯想開發大量智能化應用,為中石化、國電、萬華化學、濰柴等300多個大型制造業客戶提供服務;為一家國內光伏頭部企業做了基于GPU計算的智能焊接追蹤系統,幫助其在工廠側實現快速高效的工藝的優化;針對風電企業,聯想通過AI遠程技術平臺,實現其遠程無人值守和遠程運維……
以新技術應用為向導,圍繞“產品個性化、供應協同化、服務主動化、決策智能化”四大目標,聯想集團持續踐行智能制造,不斷強化生產環節的“互聯互通、柔性制造、虛實結合、閉環質量、智能決策”五大能力,實現了從研發設計、生產管控、供應鏈優化到售后服務的全生產周期數字化閉環,實現了從傳統制造向數字化、智能化制造邁進,追本溯源,打造智能制造核心競爭力。
未來,聯想集團仍將在不斷創新與探索中引領智造業轉型升級,以“普慧算力”點亮一座座智造“燈塔”,以全鏈智能化賦能引領行業航向,進一步為經濟與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相關新聞
2024-01-18 10:40
2024-01-18 10:40
黨的二十大在京開幕 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2024-01-18 10:40
2024-01-18 10:40
2024-01-18 10:40
2024-01-18 10:40